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《溪山清遠圖》 - 作品賞析

《溪山清遠圖》描繪的是山色空蒙、水光瀲灩的清遠秀麗的景色。畫面從霧景開始,近處的巨崖大石清晰可見。一片茂盛的松林在陽光之下茁壯成長,密林深處的樓閣院落若隱若現,院前有小橋流水和往來行人。

松林過後是一片浩蕩的江水,江岸有幾艘泊停的漁舟,遠處山色迷蒙,依稀可見江對岸的綠樹村舍。一座巨大的山的一角有綠竹、草亭,幾個文人在其間悠閒漫步,茫茫江水中帆影浮動。一段山坡過後,江天一色,顯得幽遠清曠,一座亭臺式的竹橋,通向水邊的農家茅舍。河邊漁人撐渡,深山集市隱現。全卷最後一段以茂林村舍之景結束。綜觀全卷,可見作者佈置景物是經過周密思考的。高遠與平遠、深山與闊水緊密相接,氣脈通連。3 丈長卷,並無堆砌拼湊之感,反而使人覺得空靈疏秀。

作者以其熟悉的上虛下實的構圖形式來佈置景物,所描繪的山坡、巨石、江岸、樹木、橋樑等都集中在畫面下部,畫面景界顯得開闊,給人一種登高俯視的感覺。畫面上半部,或以清淡的筆墨表現遠山,或留出大片空白表示江水、煙雲。全圖疏密關係的處理,真正達到所謂“疏可馳馬,密不通風”的境地,使畫面產生一種輕鬆而強烈的節奏感。崖直插江邊,起伏險峻的連山,顯得非常深邃雄偉。江邊全卷用筆剛勁,沉穩,如山坡用一筆長線畫過,線條簡潔、疏鬆,但由於線條中作者加入了充沛的力感,所以畫中並無輕薄之感。巨石山崖,作者運用了斧劈皴,筆法沉著、純熟,如匠人砍木一般,留下了一片片斧鑿的痕跡,山岩堅硬凝重的質感頓時顯露出來。

作者在這幅長卷中非常重視墨色的濃淡對比,近景用墨較濃重,遠景墨色清淡。從局部看,畫樹點葉用墨較濃,而山石用墨相對較淡較幹,石上苔點用墨較重,這樣在黑白對比中,顯示出山石的明潔、清潤。

後人稱夏圭為“夏半邊”,而《溪山清遠圖》顯然是全景,原圖無款印,也許受了“半邊”概念的制約,如此浩渺的江湖山色,竟被後人題稱“溪山”.。
返回列表